一、系统概述
人防指挥所智能化系统通过构建一条设计先进、稳定可靠、安全方便的控制网络,将工程内的各种保障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如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阀门、除湿机组,给排水系统的水泵、水阀、液位计,发供电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柜,防护系统的防化探测设备、防护门等,又如工程内部的温湿度参数、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等等。
良好的智能化系统可有效减轻维护人员劳动强度,增加工程应急和战时的指挥可靠性,是人防指挥所工程发挥效用的基础和关键,应专门设计建设。《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RFJ1-2006中第九章的条目9.1.1.1和表9.1.1.1中明确,四等以上人防指挥工程应监控通风、给排水和发供电系统,宜监控三防系统。以该标准的要求出发,人防指挥所工程应构建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基于统一的以太网平台构建,实现工程中设备与环境自动监视和控制,门禁控制,防化探测与报警,BIM运维管理,三防信息发布。中央控制室设置集中监控主机,实施整个工程的一体化集成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的日常管理水平和战时保障效率。
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维护方便。通过本系统,达到以下目的
【1】实现通风三防转换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2】确保工程内空气品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
【3】实现工程出入口的门禁控制;
【4】三防信息发布、重要信息发布;
【5】通过集中监视和远程控制,减轻工程维护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和工程运行费用;
【6】通过BIM模型和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维护管理水平和战时保障效率。
二、建设依据
《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1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RFJ1-2006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1-97
《人民防空工程电磁脉冲防护设计规范》RFJ01-2001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RFJ1-200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1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4
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及智能化控制需求
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三、系统组成
工程智能化系统由8个子系统组成:
(1)防化探测与报警子系统
(2)三防自动化系统
(3)环境监测系统
(4)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
(5)三防信息发布系统
(6)防化值班室机房工程
(7)BIM运维管理系统
(8)智能化管理系统
各子系统功能独立,但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防化探测与报警系统则通过在工程适当位置设置防化探头,探测工程所处位置的毒剂、射线等浓度信息,当浓度超出报警阈值时及时发送报警信号,确保工程的防化安全。
设备自动化系统实现整个工程相关设备和环境的综合监控和战时保障。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通过读卡器、门锁、人脸识别仪等设备,确保进出工程人员的可靠性。防化值班室机房工程实现指挥所的可靠分布式控制,包括运行监控、优化调度、联动控制。BIM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工程三维模型的展示,视频监控、消防、设备自动化等系统的集成显示,平时战时功能的平滑转换。而智能化管理系统则依托防化值班室机房工程,实现对指挥所所有功能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系统集成。
以上这些系统分别设置,但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各个分系统在统一的互通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在防化值班室实现整个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综合和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提供扩展接口,通过该接口可将智能化系统连接到预留的口外值班室,实现口外监控功能。一并预留指挥层的管理接口,可将信号连接到指挥自动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的构建总体遵循分区分层的思想,即物理上分区、逻辑上分层。物理上分区指结合工程分布式的物理结构,将工程分为主体、电站等两个区域,并分别设置区域控制器,作为本区域的监控站。逻辑上分区指将整个智能化系统分为现场层、监控层和管理层。现场层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或高速工业以太网(如LonWorks、RS-485、Ethernet等),实现现场设备,如设备智能控制器、摄像机、门禁控制器等的就地接入和远程传输。监控层采用100MTCP/IP工业以太网,通过区域监控站实现本区域的设备与环境监控,从而提高工程信息的底层融合能力,方便实施综合布线,节约成本。
管理层采用1000MTCP/IP以太网,包括各个区域分别设置的控制管理主机和安全警戒主机各一台,通过光纤连接,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管理层实现设备自动化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等的综合集成,提高工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